來源:江西贛糧 發布:2021-07-06
2021年7月3日,南昌久雨的天空終于放晴。江西贛糧實業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岡上科普教育基地一片繁忙。來自南昌市地區的15個家庭的孩子們在父母的陪伴下就像田野里的蝴蝶,一早就在陽光下自由翩飛了。因為今天他們要下田插秧,體驗勞動的樂趣和農民伯伯的艱辛。
上午9點整,活動開始,先由江西贛糧院士工作站藍海軍副主任向大家介紹基地情況,然后帶著大家來到科普區,一一介紹了正在展示的各種顏色和形狀的30多種特種稻,并隆重介紹了基地工作人員以稻為筆,“繪制”的黨旗等彩色稻圖案為百年建黨節獻禮。然后,來到基地正在實施的“無人農場”項目區,介紹了無人農場的運行過程和智慧農業實施應用情況。隨后藍海軍副主任拿起了一個基地正在使用的生物植保器具“二化螟性誘器”為大家講解它的捕蟲原理。接著,又通過圖片給大家上了一節關于我國農耕文化發展過程的科普教育課。最后,孩子們在基地場長劉平洲的帶領下整齊有序地排成隊伍來到一塊水田旁,像快樂的小鴨子一樣一個個走下田去,手沾土,腳踩泥,與農田親密接觸。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他們先完成拔秧的工序,然后把自己拔的秧又一棵棵整齊有序地栽插到屬于自己的小田塊里。“株距大約18厘米,行距大約20厘米。左手握秧,右手捏兩株左右秧苗往泥里插,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不等劉平洲場長“崗前培訓”完,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插起田來。認真程度不亞于農民伯伯。不一會兒就完成了一大半。個別小朋友在水田中寸步難行,甚至一度重心失衡,一屁股坐在水田里,惹得大家發出一陣陣愉快的笑聲。
“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心里很開心。來之前以為插田很簡單,親自實踐后覺得栽種不簡單。我以后會好好珍惜糧食”全身沾滿了泥水的5年級小朋友董鎮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參加活動的家長都覺得這樣的勞動體驗活動很有必要,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體會勞動的辛苦,才能夠珍惜糧食,尊重勞動人民。
“我們基地技術人員會把孩子們栽種的秧苗管理好,平時也歡迎他們過來看看自己栽種的水稻長勢,等到收割的時候再請他們過來收獲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基地將會把這種活動繼續搞下去,讓學生真正體會‘粒粒皆辛苦’的真正意義,從而懂得珍惜和感恩。”劉平洲場長對記者深有感觸地說。